第(2/3)页 这次暴动,其实并没有什么伤亡,对南方实质性的威胁也不大。因为此时城市里大多数体格健全的男人都被拉上了战场。因此骚乱的主力是家庭妇女,她们的丈夫或者儿子被迫走向战场,有的已经再也没法儿回来了。失去了家庭主要劳力的生活异常艰辛,她们早就受够了这种缺吃少穿的日子。 街道上的妇女们挥着瘦骨嶙峋的胳膊呼喊着“要么面包,要么流血”的口号,手执棍棒、斧头、锤子、刀子甚至刺刀寻找街上的目标,看着凶狠,实际上没几个真敢动手的。他们袭击的目标也不是南方軍队,而是政府的仓库和所有店铺。最首要的目标是食品,其次是服装和鞋子。杂货铺的老板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蜂拥而来的人群冲进来抢走面包、面粉、培根、火腿、服装还有鞋子,一些卖珠宝和其他奢侈品的店铺也被愤怒的人们洗劫一空。 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出来劝导妇女们赶快离开,并且掏出口袋里的零钱分给人们,但是徒劳无功。当他开始威胁要着急里士满城防营的士兵们开炮镇压时,妇女们才慢慢散去。骚乱只持续了两个钟头,街面上就恢复了平静。 虽然骚乱持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对于南方政府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到一个星期,里士满发生“面包暴乱”的消息就成了北方佬的《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接着,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此时恰好美国北方拒绝了欧洲列强的照会,俾斯麦立刻利用这一新闻,从另一个角度,开始推动抨击美国联邦的舆论。 俾斯麦发出号召,号召爱好和平的德国人民向无辜的美国普通民众施以援手,他还主动提出,将自己就任首相以来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救济美国民众。还主动支持成立不久的国际红十字会,希望能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的名义,向在战争中无辜的民众提供帮助。 国际红十字会中的许多命人,比如支持红十字会的南丁格尔等宗教界影响力很大的圣徒们,都对俾斯麦的建议积极响应。他们组织人力物力,从欧洲采购粮食,悬挂红十字会的标志,通告美国政府,希望联邦海军不要拦截他们的船,他们船上运载的,只有粮食和药品,没有任何军事物资。 在俾斯麦的搅动下,各国请愿或者不请愿,也都官方发出了对因饥饿而发动暴动的美国妇女的同情,纷纷捐助大量粮食。 这可不是什么好心,那次战争中不饿死人?德国跟俄国打仗的时候,也没见俾斯麦同情国俄国城市里的饥民。 一切都是政治手段。只要美国联防在道义压力下,放开了红十字会的捐助通道,让国际救援物资进入里士满,那么其他南方城市呢,查尔斯顿是不是也不封锁了,诺福克是不是也不封锁了,新奥尔良是不是也不封锁了。 如果无偿援助的非军事物资可以进入南方,那么是不是作为商品的非军事物资也可以进入南方,就算继续封锁商品,那些商品也可以披着一层援助的皮改头换面的进入南方,操作起来不要太简单,找到一个大公司,让他们送大量物资给红十字会,制定红十字会只能用于对美国民众的援助,红十字会不会拒绝,回头这个欧洲公司就能从某个账户中得到一笔巨大的佣金,这笔生意就披着援助的名义做成了。所以只要美国顶不住压力,那么封锁就会失去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