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外倾销商品的英国,当然也不会好过,曼彻斯特45000名工厂工人有1万多人失业,18000人半失业。金属加工中心谢菲尔德工人的工资总额同比减少三分之二。英国棉织品的出口从2330万英镑增加到3910万英镑,国内消费却从2150万英镑减少到1710万英镑。 事实上,英国棉纺织品的总产量反而是增加的,只是国内需求萎缩,这意味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 而通过倾销,英国渐渐恢复了生产,竟然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度过了经济危机。 到1855年秋,英国彻底度过了经济危机,而帮助英国度过经济危机的,主要就是印度,就算不是全部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英国的技术和设备先进,工业品竞争力强,有能力向外低价倾销工业品,英国工业最先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并不奇怪,但只用了一年,还是让人惊叹。 1855年秋,英国出口额开始显著增长。其中向印度的纺织品输出额从3900万英镑增至4800万英镑。在增长额中,印度占了将近90%。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几乎比输往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棉布总数多一倍。 相比英国,其他国家表现的都不算好。 中国的生产规模虽然比英国大,但技术上并不比英国先进,甚至还处于大量从英国进口机器阶段,不可能比英国人更先进。中国的殖民地市场,也从来没有像英国那样,进行各种本土为主的政策。基本上实行的都是跟国内一样的政策,除了公司管理之外,没什么区别。因此殖民地只要有可能的,都发展出了自己的优势工业,中国工业品倾销很难做到。 由于殖民地和海外领地的生活水平一直较高,反而导致在这次危机中,大量人口移民,经济危机前一度跌落到90万的移民数量,猛增了一倍,高达182万人,而且移民的情况跟以前也不一样了,以前都是以农业移民为主,而这一次城市移民数量高达100万,首次超过了农业移民。 这些城市人口,并不是因为海外领地上的土地,也不是政府组织的移民,他们完全是被海外领地的工资所吸引,在国内无法就业的情况下,跑去海外领地谋生。其中北美领地吸收了其中的一半移民,澳洲吸收了三分之一。 中国尚且如此,那些没有海外殖民地,又受到英国工业品倾销冲击的国家就不堪了。 此时欧洲国家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开始出现一种争夺殖民地的呼声,他们最强硬的证据就是,通过一个管理合理的殖民地,可以平衡本土的经济,比如印度之于英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