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40万波兰軍队在波西米亚牵制奥地利軍队,普鲁士大军可以长驱直入维也纳,逼奥地利就范。 毛奇的动作越快越好,因为不管是法俄的中立,还是中英争霸,都是有时效的,普鲁士随时都可能卷入其他纷争。而且他也无法保证能一直稳住议会,议会中那群政治能力拙劣的政客,他们也在快速成长,他们现在还满足于用高谈阔论一次次否决政府的财政预算,但迟早他们会发现,俾斯麦在忽悠他们,会发现他们以为掌握的权力其实一直在被俾斯麦玩弄。 随着毛奇的动作加快,俾斯麦认为他只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最好让奥地利主动向普鲁士宣战的契机。普鲁士将“被迫”打一场保卫战,然后调动普鲁士的民族情绪,士气高昂的普鲁士軍队,将狠狠教训奥地利的那群贵族老爷。然后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将引领德意志前行。那时候再配合英国打一场对法战争,就彻底清除了法国对德意志统一的干扰,还能利用法国凝聚松散的德意志民族观念,逼迫其他邦国被迫团结在普鲁士周围。 俾斯麦善于利用国际局势发展,但如果没有有利的国际局势,俾斯麦很乐意制造一个。 而且也不是凭空制造,两年前俾斯麦给普奥两国间埋下的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中普鲁士从俄国手里夺取了克拉科夫和卢布林两块奥属波兰领土,在条约中俄国只规定将波兰地区合并到普鲁士波兰(威廉担任国王的波兰),却并没有详细规定波兰的范围,而战前这些奥属波兰领地都在俄国波兰(沙皇兼任国王的波兰)控制下,奥地利说这两块奥属波兰不属于波兰王国,波兰王国还可以说现在依然在奥地利控制下的利沃夫,也应该划归波兰呢。 又由于波兰表面上有一个独立国家的幌子,起到了缓冲作用,加上奥地利在对俄战争中遭受了削弱,所以一直将这两块争议领土搁置下来。之前奥地利对普鲁士采取强硬态度,主要是因为普鲁士要拆散德意志联邦。当普鲁士被迫重新进入联邦之后,奥地利就开始采用政治手段,施瓦岑贝格希望在联邦会议上决定奥属波兰的归属。希望得到德意志邦国承认克拉科夫和卢布林归属奥地利,但在普鲁士的反对下,奥地利一直没有得逞。 但奥地利肯定不会对这两块领土死心,波兰名义上的独立,让奥地利更好下手,他们还可以说这是他们跟波兰的纠纷,跟普鲁士无关,再利用德意志联邦压制。 普鲁士甚至只能吃下这枚苦果。 在奥地利动手之前,俾斯麦要完成一些法律手续,让奥地利跟波兰的问题,变成奥地利与普鲁士的问题。可一旦普鲁士提前将波兰吞并,或者其他任何加强联系的公开政治行为,肯定都会受到法国的干涉。法国绝对不会容忍普鲁士和波兰变成一个国家,哪怕现在普鲁士跟波兰基本上被一个王权统治,无嗣的普鲁士威廉四世已经不可能生育了,威廉亲王是普鲁士国王第一顺位继承人,而威廉亲王又是波兰王国。 一旦他继承普鲁斯王位,普鲁士和波兰将处在一个王权之下,那时候法国肯定会来干涉,要普鲁士承认不会将两个国家合并,甚至更进一步,会要求威廉亲王要么放弃普鲁士王位,要么放弃波兰王位,就像历史上路易十四的孙子继承西班牙王位之后,欧洲国家通过一场王位继承战争,逼迫路易十四这样的欧洲霸主不得不承认,腓力五世继承的西班牙王位,但必须放弃他和他的后代继承法国王位的资格,并规定法国和西班牙两国永远不能合并,哪怕这两国都被波旁家族统治。 俾斯麦很确信,一旦普鲁士国王驾崩,普鲁士跟波兰肯定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围绕威廉亲王的继承权问题,欧洲一定会爆发一场普鲁士或者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法国、俄国、奥地利甚至英国,都无法接受一个合并的普鲁士波兰。 但这场各国的合纵连横需要时间,俾斯麦决定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逐一解决强敌。 利用普鲁士和波兰王权问题,将波兰问题变成普鲁士的问题,在利用波兰和普鲁士的联合,刺激法国,至于俄国,四五年之内,普鲁士看不到俄国恢复元气的可能。英国需要普鲁士应付中法同盟,也不得不默认。 所以普鲁士波兰王权要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将波兰问题变成普鲁士问题,让奥地利因为奥属波兰跟普鲁士开战,然后将引起普法问题,最后解决法国。 俾斯麦先让普鲁士代表在德意志联邦中表达这样的态度,除非是克拉科夫、卢布林人自觉加入奥地利,否则普鲁士不会承认奥属波兰归属奥地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