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英国能给与普鲁士,并且让普鲁士心动的利益是什么,最专业的外交官也很难猜到。 在亚洲地区,英国人也活动频频,其中最重要的是占领波斯、两河流域的满清帝国。 英国领事这段时间积极拉拢满清高层,这个被从中原驱逐出去,却死灰复燃的势力,如今态度十分难测。 满清这两年来,在两河流域进行了巨大的政治变革。这里过去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生活的大多数人是从阿拉柏半岛迁居过来的阿拉柏部落。满清的到来,经济也改变了,人口也改变了。 两河流域本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农业区,这里出现了基于农业的最早的国家形态,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城市,被大多数历史学家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巴格达这个历史名城,在三四千年前的古巴比伦文明时期,就被认为拥有50万人口;到了大食(阿拉柏帝国)时期,巴格达的人口高达100万,跟当时唐朝的长安城并列。古代的城市,不可能脱离周边农业基础而存在,因此当时两河流域相应的人口恐怕也是非常密集的,估计一千万绝对不算多。 但当满清统治这里的时候,两河流域的人口竟然不到五百万,还达不到古代巅峰时期的一半。 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耕地减少的结果。耕地之所以减少,主要又是大规模的战乱导致水利设施被摧毁所致。后世考古学家经过挖掘,发现两河流域的水利设施废弃的程度,跟两次战争紧密联系,一次是阿拉柏征服,一次是蒙古西征。于是有一些书籍干脆这样直接描写蒙古人的西征,“蒙古人全面破坏两河流域的水利设施,至巴比伦时期就在发挥作用的灌溉系统被毁于一旦;他们还引幼发拉底河的河水进城,整个城市被洪水淹没,即使有个别跺起来的人也被淹死;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巴格达被彻底毁灭!” 这些书籍的结论大致正确,但过于情绪化。事实上不管是阿拉柏人,还是蒙古人,都没有刻意去摧毁这些水利设施,因为完全没有动机。不管是阿拉柏人,还是蒙古人,后来都在这里建立过稳定的政权,他们只是没有修复的动机和修复的技术能力罢了。 由于两河流域在蒙古建立旭烈兀汗国之后,就长期被游牧民族占据,导致水利设施基本上荒废了。许多原本可以灌溉的良田成了荒漠,原本的肥沃土地变成了绿草茵茵的草场。原本辛勤的古巴比伦人,变成了贝都因牧民。 奥斯曼统治时期,也没有改变阿拉柏牧民在这里生活和统治的现状,结果导致这里的农业一直没有恢复到波斯帝国甚至古巴比伦时代的盛况。 满清不一样,他是一个汉化很深的政权,历代皇帝,包括现在的道光,都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对农耕的重视,远超过游牧。对他们来说,耕地才是财富的来源,那些牧民只不过是需要安抚的藩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