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经济大环境此时正是历史上的最好时机,工业革命的飞速扩展,从沿海到长江沿线,珠江流域,渤海湾普遍展开,跟后世一样,开始出现三大经济中心的雏形。 随着江南丝织工业和棉纺织工业化的开始,这一带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农业已经彻底商品化,能种桑养蚕的土地就不会种植棉麻,能种植彩棉的土地就不会种植白棉,至于粮食,已经没人种植了,少数农作物种植,也都是城市周边的老百姓商业化种植蔬菜。 江南地区,松江府一带的棉纺织业,湖州嘉杭地区的丝织工业,徽州还有茶叶,全都是畅销海内外的高端产品,高额利润在这里聚集,形成了数以百计的上万资产,甚至十万资产家族。 闽浙地区的工业化起步最早,福建的水力纺织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廉价的水力只是在规模上无法跟蒸汽动力媲美,可低廉的成本让数以千计的小型水力工厂得以生存。另外作为最早的棉纺织业中心,福建的蒸汽纺织革命也已经开始,福州、泉州、厦门和漳州是四个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城市,都是依托外来棉花加工出口,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武夷山地区的茶叶种植优势不但没有丧失,反而得到了加强,这里依然生产者中国一半的茶叶,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大型茶园,能开辟的茶山基本都得到了开发。资本的原始积累,因为这种畅销海内外的饮品而变得优雅,不血腥。 茶叶种植也已经在台湾普及,绵长的台湾中央山脉,引入了福建的茶种,产量和规模迅速增大,但台湾府也归福建管辖,因此台湾的茶叶增长,也算在福建省内。 珠三角地区,因为便利的水道交通,工业化发展也很迅速,佛山为主导的冶金业和机械产业独步全国,另外广东的矿产资源也得到了开发,铅产量达到了全国的一半,是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 在往南就到了红河三角洲地区,这里最有利的条件不是耕地面积广大,而是煤铁资源都靠近河流和大海,煤炭和铁矿的开采,让这里成为中国最大的煤铁供应基地,人口迅速增长,大量移民进入这里,已经彻底改变了红河三角洲地区的人口比例,汉人占到了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二。 这里名义上还是南越国,可实际上早就已经汉化,官僚体系跟中国是一体的,也是中国派去总督管辖,已经开始出现要合并这里的呼声。周琅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划分红河三角洲版图,基本方案是以红河为界,北方并入广西,南方并入云南,让云南和广西两个内陆省份,拥有一个边界的出海通道,毕竟红河是一条可通航入海的河流。 随着中国人对红河三角洲的开发,这里的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迅速领先于越南其他地区,南方的阮氏安南国已经沦为一个出口农产品和原材料的经济殖民地。阮氏这些年也很恭顺,他们也不太排挤中国人,自认为跟中国人同文同种,阮氏甚至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移民,加快了湄公河三角洲的开拓,哪里现在已经渐渐超越红河三角洲,成为一个巨大的粮食产地,每年超过一半的大米用来出口。 中国北方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则普遍落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和资源问题,这里没有用来进行大规模贸易的大宗商品,不适合种植棉花和桑蚕,纯粹靠农业经济的话,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渤海湾渐渐开始发展,并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并不是因为北京留下的工商业底子,而是唐山发现了煤矿,靠近大海的便利条件,让滦州煤矿很方便进入南方市场。 由于北方本就缺水,加上这时代的黄河是南流的,这时代京津地区的人口规模虽然还不至于缺乏饮用水,可像南方那样,利用河流来运输就很困难了,京杭大运河过了山东,水位就变浅,承载力下降,远不能跟江南地区相比。 本来自然条件就差,交通又制约了矿产的开采,让北方跟南方相比,在工业时代早期严重缺乏优势,交通问题开始严重制约这里的经济。 周琅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