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工业革命以前,全世界出现过数十万人规模作战的国家,就只有中国一个。战国时期,秦国以五百万人口的国力,可以支撑五十万人在长平跟赵国消耗一年,西方人一直怀疑这种说法,始终觉得农业文明无法做到如此规模的动员能力,史记中司马迁写到,秦国连十五岁一下的孩子都征调了。后来考古发掘出了史记中记载的坑杀赵国士兵的万人坑,这段史实才勉强得到认可。 拿破仑之前指挥的战斗,很少超过20万人的规模,现在却突然组织六十万軍队,而且远征俄国,他等于是在自己没有经验的领域,孤注一掷投入了所有的资源,这种赌徒性格,往往不会有好结果。 后世有人研究过拿破仑的军事指挥,发现当他率领五六万人的时候,他可以灵活机动,施展各种精妙的手段打击敌人。当他率领超过十万大军的时候,他只能和敌人面对面硬碰硬。在瓦格拉姆和布罗迪诺会战中,双方都拥有超过十二万人的军队,每次拿破仑都选择了正面进攻,每次他都只取得了惨胜,大量消耗了他的老兵。这次远征俄国,他统帅五十多万人,结果是无比的混乱。 从准备上来看,周琅为了打伊犁的嘉庆,还准备了整整一年时间,而拿破仑为了保密,在去年春天才开始准备,与欧洲大国逐一签订同盟条约。然后特集结了欧洲历史上最强大,也最混乱的兵团,40个来自法国、莱茵同盟、普鲁士和波兰的步兵师和25个骑兵师,共计51万兵员。其中半数是由法国的盟友组成的外籍军。 如此匆忙的准备过后,夏天就进入了俄国,他太高估自己的动员能力和领导水平了。 没有经验,却敢于冒险,迷信自己会赢,长久以来的顺利,已经让他自负的不可救药,神仙都救不了他。 在战争期间,本来拿破仑可以有两个盟友,一个是土耳其,1806~1812年爆发的俄土战争,拿破仑是支持的。可是却没有加强联系,由于跟土耳其的交战,俄军兵力减少了很多,4.6万人、218门火炮都无法用来跟拿破仑作战。 可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实力显然不可能跟俄国决战,如果拿破仑能派遣一只强大的軍队,去帮助奥斯曼帝国作战,至少让奥斯曼帝国在他进攻俄国期间不至于失败,那么形势对法国是极为有利的。 拿破仑还可以联合中国,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就是把自己的軍队紧紧握在自己手里,他觉得靠自己的力量最保险,他觉得軍队在他手里最有效率,他相信自己就能战胜俄国,不需要跟其他人联盟。 结果拿破仑败了,而且败得极为可耻,如果他能有战国时的秦人那么有种,能跟俄国人消耗一年时间,中国的軍队就可以跟他呼应,可他才坚持了半年,1812年6月24日气势汹汹杀入俄国, 1812年12月12日就不得不仓皇败退。 拿破仑在晚年的回忆中写到,他不是败于亚历山大,而是败于俄国的寒冬。他认为如果提早三个月发动入侵行动,情况就会很不一样。将失败归罪于俄国的寒冷气候,这要么是托词,因为根据气候研究表明,这一年的俄国恰恰是一个暖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