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已经有人批评说官员办事按部就班,死扣流程,墨守成规,不够灵活,没有活力等等。但周琅知道,一旦开了口子,允许官员们灵活做事,允许他们跳出规定之外施展能力,未必能达到鼓励创新的目的,恐怕就乱了套。中国人的脑子实在是太灵活了一些,所以有时候还是追求一下死板的好。 在一套制度下爬上来的官员,未必有多强的能力,但至少合格,至少守规矩,知道不合规矩的事情不能做这条铁律。但在规则之内,其实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的,谁说官员遵守规矩就不能做事了?这么说的人一定是一个当官的,不想被规矩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而已。 黄求忧就是在这种规矩中攀爬上来的,翰林院中有一大堆像他这种在地方中层职位上有所作为的人,然后在皇帝身边积累学时开阔眼界,之后还是会被下放到地方任职,往往进翰林院前是知府一级,在翰林院待两年,然后就生了巡抚。这也是规矩了,写入了章程的,但黄求忧在翰林院待了两年,却没有下放,而是升了编修,继续留在翰林院,留在皇帝身边。 这次出使法国,是他三年多来首次离开南京。 他确实很沉稳,发现俄国人找各种借口留他们在莫斯科,不间断的舞会宴请,不间断的访问邀请,就是不给他们签发放行的文书,让他无法启程。 黄求忧已经意识到出问题了,至于出了什么问题,他没有信息无从判断,但俄国人的反常,让他感到事态很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他并不急于给俄国外交部门施压,而是不动声色,也不再催促,俄国人请他们参加舞会,他就去,请他们参观俄国的宫殿、馆藏、工厂,他也去。但暗中已经将情况发了出去,秘密托可靠的商人,发出了多封信息。他自己则继续在莫斯科跟俄国人虚与委蛇,接受他们提出的等跟沙皇会面过后在去法国的提议。 消息就这样返回了周琅手里,周琅看完后真的有些傻眼。 扣押使节?这也太下作了吧! 同时周琅马上感觉到要出事。 当然不是中国出事,而是俄国要出事,俄国人阻拦的是中国去跟法国谈判的代表团,意味着他们不想让中国跟法国进行外交沟通。 但这种行为,周琅不可能不管,马上通告各国领事,告诉他们,俄国扣押了中国使团,中国一次向俄国抗议。 俄国领事坚决否认,认为肯定是什么误会,并且要周琅提供证据,周琅拿不出证据,他也没想过要拿出证据,他只是让各国领事明白一个事实,俄国有可能扣押了中国使团,以此来给俄国施压。 至于谈判的问题,那件事耽搁不了,因为使节团根本就不是去谈判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