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节 学不走的产品-《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第(1/3)页

    辑里湖丝是全世界目前,也许在以后一百年中,也是最优质的丝织原料,关键就在于浙江南浔、盛泽等地的蚕农培养出了一种特别的蚕种,这种蚕种名为“莲心种”,结出的蚕茧小如莲子,但是韧性、色泽又远超其他生丝,所以就成了生丝中的珍品。

    一个蚕种的培育,那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即便是在中国,也就那么一小块区域能够生产,换一个地方,根本就养不活。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广东的桑蚕质量不如江南,而不能直接引入江南的蚕种,印度的生丝质量不如中国,也无法引入中国品种的原因。把这些莲心种直接带到发过去,要么养不活,要么结不出辑里湖丝一样品质的蚕茧来。因为法国不具有太湖一带的气候,而蚕种被中国人人工养育了几千年,早就变得极为娇贵,对环境的适应非常差。法国人去驯养他们本国的蚕种,培育出新品种的可能都比直接引入湖丝蚕种来的可靠。

    至于江南另外一种畅销产品,南京布,竟然也因为山川地理物产等方面的原因,只能是中国特产。

    这种南京布在欧洲出名久已,至于什么时候出名则不得而已。至少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开辟中国贸易之前,就已经在欧洲久负盛名。俄国人比英国更早购买这种布料。西班牙和葡萄牙又比俄国人更早向欧洲出售这种布料。

    之所以叫做南京布,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明朝南京作为首都之一,地位重要,于是在江南一带生产的土布就得到了南京布这样一个称谓,到了清代南京的名字变成了江宁,所以说南京布的出名已经是明朝时候的事情了。

    这样一种产品,竟然在欧洲畅销了几百年,而欧洲人还无法仿制出来,当然就不是技术原因能够解释的了,因为欧洲人连桑蚕都学会了,却无法学会南京布的纺织,这显然不合逻辑。

    目前松江一带的南京布销量极广,西方商人可以直接到宁波、上海甚至南京采购,让销量比以前多了数倍,每年有数百万匹南京布出口,以此为生的纺织工有十几万人。

    周琅毫不担心法国人会把南京布生产技术学走。

    因为正宗的南京布,只有中国能生产。

    1736年,当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来广州贩运中国布料的时候,当时英国人还没有在广州的常驻商馆,他们总部特别交代他们的船长,要他们“特别努力去搜购南京布,就是要真正在南京纺织的产品”,他们不要广州本地纺织的土布,因为南京产的布“总比在广州纺织的为好,广州织的洗后会褪色,而真正的南京布则肯定不会”。最后首次来购布的两艘英国商船,一艘叫做里奇蒙号,采购到了1万匹南京布,另一艘叫做诺曼顿号的,则只买到了少量,不得已采购了大量长度、宽度和厚度都比南京布大很多的广州布。

    英国人为什么确信“广州布洗后会褪色,真正的南京布肯定不会”,南京布肯定不会褪色的奥秘,并不在纺织和印染技术上,因为化学染料出现之前,欧洲人跟中国一样,都是用的蓝靛等植物染料印染,没道理中国布料不褪色,欧洲布料就会褪色,更没道理南京布不褪色,广州布就一定会褪色。

    真正的原因其实出自原料上,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纺纱织布,用的棉花都是纯白的棉花,不管是印度的棉花还是美国的棉花,都是白色的。可中国人培养出了彩色棉花,这种彩棉棉种据说原产于墨西哥,但中国人将彩棉培育成了适应中国江南环境,并可以市场化种植的品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