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周琅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阮光鄼已经投降,现在任由周琅拿捏,改封他为顺意侯,把他头上的安南国王帽子摘了,送给阮福映。 至于黎维康吗,干脆封他做南越国王头衔,过去南越国可以归降汉朝,也为黎朝将来的命运埋下一个伏笔。 所有决定做完,马上派出钦差,去册封安南的各路诸侯,周琅不想在那里耗下去了,他的軍队休整够久了,该进行统一之战了! 身在太原府的嘉庆,也知道这一天肯定会到来,他这时候他一点都不怕,有死而已。 他已经跟自己的老师朱珪恢复了关系。 那日城破的时候,嘉庆绑了朱珪,因为朱珪不肯走。而且朱珪也不想让他走,如果换一个人,他肯定以为这个人是叛徒,被贼寇收买了,想让他死。但他绝对信任朱珪,知道朱珪是想让他一死全节。 朱珪说,清朝开国至今,并未出现昏君,这是历代都难得的事情,嘉庆也没有亡国之君的作为,却背负亡国之祸,这实乃天命,若能一死,史书留名。可是若一跑,整个清朝就蒙上了污点。 嘉庆叹了口气,真的没有昏君吗,修史的后人会如何评价他的父皇呢。假如他真的按照朱珪说的,死社稷,他自己确实会得到较高的评价,比如明朝的崇祯,都说他不是亡国之君,他的大臣实在是亡国之臣。 不过乾隆的评价恐怕就全完了,会是整个清朝最混账的皇帝,远不如朱珪评价的“半生英明,半生误”。朱珪说的很客观,说乾隆帝可比唐时之唐明皇(玄宗,避讳康熙玄烨,清朝只能称唐明皇)。但史家的评价远比这个苛刻多了,汉武帝那样的皇帝,都被跟秦始皇类比,说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古代秦始皇评价不高,被认为是他的政治给秦国灭国埋下了祸根)。唐朝到底没有就此而亡,若是大清亡了,那乾隆就是既有亡国之失,也有亡国之祸了。这可就是被清朝一朝,甚至乾隆自己讥讽过的明朝天启、万历皇帝了。 不过嘉庆之所以逃,也不是为了他爹的名声考虑,父子俩基本没有什么感情,乾隆死的时候,嘉庆感到的更多是解放,而不是悲伤。嘉庆之所以逃,那是因为爱新觉罗家历代皇帝都不赞成崇祯那种死社稷的做法,认为如果崇祯能早作打算,不顾忌于文臣的态度和评说,力主南迁,明朝至少能保住半壁江山。至于说让太子南下,这一点更不可取,北宋亡国,就是徽钦二宗禅让之过。 一想到北宋故事,嘉庆有时候再想,如果当初乾隆不禅让,而是等他死了,让自己光明正大的继位,是不是这些变化就不会发生呢。 多想无益,他在最后时刻,坚决巡狩,离开了北京。朱珪被他强行带到了太原府,可一直意志消沉,师徒俩进行了一次关键的谈话,嘉庆都哭了,哭诉如果他死社稷,难道把天下拱手交给贼寇就好吗。 朱珪见皇帝哭了,跪下谢罪,连声哀叹,最后发源,或许天数将近,但他也要争一争。 第(2/3)页